关键词:

工伤预防知识问答

2024-03-04 anquae 1375    下载链接

一、什么是工伤?什么是工伤保险?

工伤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能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什么是工伤预防?

工伤预防是指采用经济、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减少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和分散企业风险,保障劳动者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保障企业不至于因工伤事故导致企业经营发生困难。

三、用人单位在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方面有哪些义务?

主要义务有:1.取得或者达到相应的安全、卫生生产条件;2.项目设计评估中需包括安全、卫生方面的内容;3.保证安全、卫生生产的资金投入;4.制定安全、卫生生产的应急预案和措施;5.负责安全设备的配置与维护;6.配备符合条件的安全、卫生生产管理专职人员;7.提供安全、卫生防护用品;8.落实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9.设置安全、卫生警示标志;10.进行安全、卫生生产的培训教育;11.在上岗前事先告知职工有关安全、卫生危害的情况;12.做好职工宿舍的安全、卫生工作;13.做好特种设备、危险物的安全生产工作;14.对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等。

四、职工在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方面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在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方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工在这方面的职责主要包括:

(一)遵守单位有关安全、卫生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二)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

(三)接受安全、卫生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安全、卫生生产技能;

(四)发现安全、卫生生产隐患,及时报告。

职工在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方面的权利包括:

(一)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相应待遇;

(二)有获得生产危险情况的知情权;

(三)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安全现象、行为有批评、检举、控告权;

(四)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有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权;

(五)有权拒绝违章作业和强制冒险作业;

(六)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停止作业或者撤离作业场所;

(七)有权获得安全、卫生生产的教育培训;

(八)有权获得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服务;

(九)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备等。

五、哪些情形应当认定或视同为工伤?哪些情形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虽符合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六、做好工伤预防,要注意杜绝哪些不安全行为?

一般地说,凡是能够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失误均属于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的13大类不安全行为包括: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人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安全装置被拆除、堵塞,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或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4)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从事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未按规定使用。

(12)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七、做好工伤预防,要注意避免出现哪些不安全心理?

根据大量的工伤事故案例分析,导致从业人员发生职业伤害最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表现心理——“虽然我进厂时间短,但我年轻、聪明,干这活儿不在话下……”

(2)经验心理——“多少年一直是这样干的,干了多少遍了,能有什么问题……”

(3)侥幸心理——“完全照操作规程做太麻烦了,变通一下也不一定会出事吧……”

(4)从众心理——“他们都没戴安全帽,我也不戴了……”

(5)逆反心理——“凭什么听班长的呀,今儿我就这么干,我就不信会出事……”

(6)反常心理——“早上孩子肚子疼,自己去了医院,也不知道是什么病,真担心……”

八、发生生产事故后如何进行应急救援与处置?

当各种意外事故发生后,参与生产现场救护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对受伤人员进行认真仔细检查,确定伤情。检查内容包括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瞳孔是否正常,有无出血、休克、外伤、烧伤,是否伴有其他损伤等。总体来说,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①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后,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救护医疗服务系统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使用呼救电话时,必须要用最精练、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以及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

②判断伤情。救护人员在现场巡视,尤其是处在情况复杂的现场,要对伤员进行最初评估,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伤员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

③救护。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灾害事故发生后,避免慌乱,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做好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最重要的问题。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护原则,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现场救护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运送,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九、生产车间如何预防工伤事故?

①风险因素识别(必须全员参与)。

②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

③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风险消减和控制措施。

④落实风险消减和控制措施后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反复进行直至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

⑤如仍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应公开(全员知晓),根据评估的级别可部分停用或全面停工。